“中國人何時才能得諾獎?”雖然每年10月份公布的諾貝爾獎從不重復,但這個問題卻多年來始終不變,是媒體追逐的最熱門話題,相關報道鋪天蓋地。
諾獎之熱,尤其熱在中國。
對這個獨特的社會現(xiàn)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研究員歐陽鐘燦起了個名字——“中國諾獎情結綜合癥”。
未得諾獎也有資格自信
“今年屠呦呦能否獲得諾貝爾獎,就被熱炒了一番,吊起了大家的胃口。”歐陽鐘燦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人想要獲得諾貝爾獎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更重要的是,科學界的浮躁和社會對獲獎的急切心態(tài),更需要好好調(diào)整。
事實上,中國與諾貝爾獎曾屢次“擦肩而過”,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準晶就是非常好的例證。
中國科學家郭可信先生帶領團隊,在謝赫特曼的成果發(fā)表后不久,即獨立觀測到了準晶的存在,只惜未能拔得頭籌,錯失了獲得諾獎的機會。但在準晶領域,中國科學家能夠與國際前沿科學家同臺競爭,在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學家葉恒強看來正是“本土科學家”奮力拼搏的寫照:“中國科學家并不需要為此太過遺憾。一直以來,我們在準晶的合金學領域都走在世界前列?!?/p>
歐陽鐘燦也指出:“不能浮躁,更不能妄自菲薄,中國這些年的快速發(fā)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雖然諾獎還未降臨,但我國科學家為國家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p>
其實,國人眼紅的,并非諾貝爾獎本身,而是獲獎所帶來的巨大榮譽和全世界對科學家成就的高度認可。而中國科學家對此完全有足夠的理由自信。
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沒有拿過諾貝爾獎,但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并不亞于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地質(zhì)學家劉東生2002年獲得國際上有“環(huán)境科學諾貝爾獎”之稱的“泰勒環(huán)境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所取得的成果更是讓許多國家的人們在如雷貫耳的同時還確實填飽了肚子……中國科學家取得的成就早為世界人民所認可;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獲得的榮譽也值得每一個國人為之自豪。
而針對中國迄今未獲諾貝爾獎,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伊瓦爾·賈埃弗表示:他因為“偶然”發(fā)現(xiàn)了超導體和半導體中的隧道效應而獲得諾貝爾獎?!斑\氣也是很重要的?!?/p>
顛覆性、原創(chuàng)性——諾獎的風格
雖然諾貝爾獎不該被神化,但深入剖析諾貝爾獎的取向風格,對治療國人的“中國諾獎情結綜合癥”,以及反思我國當前科技體制還存在哪些不足,很有現(xiàn)實意義。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對歷年諾貝爾獎成果進行梳理后發(fā)現(xiàn),諾貝爾獎的工作,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都有,但偏基礎科學,特別是好奇心驅(qū)動的科學。
“所有成果都有顛覆性、原創(chuàng)性的特點?!睔W陽鐘燦指出,“顛覆性是概念的顛覆。如果跟著別人屁股后面跑,是得不了諾獎的。這是最基本的一條?!?/p>
而科研工作要實現(xiàn)顛覆性的目標,興趣是科學家最大的動力。對探索未知的渴望、對已有公論的質(zhì)疑,都要求科學家要有對科學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
由此,建立良好的科研環(huán)境,為科學家提供實現(xiàn)理想的舞臺,顯得格外重要。
饒毅指出,好奇心驅(qū)動的學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弱項,而現(xiàn)代中國對好奇心驅(qū)動的科學重視也不夠。如果中國決心要變成科學強國,應該在經(jīng)濟好的時候打下牢固基礎,以期避免成為不重視基礎科學的技術型國家的痛苦。
“中國需要明確地支持適當比例的、好奇心驅(qū)動的科學。這不僅能成為技術的原始推動力,也能提高國際上對中國的尊重?!别堃阏f。
“希望這次諾貝爾化學獎能提醒科技界,追求時髦的時候,不要忘了科學研究不一定在什么地方就會有重大的突破?!贝筮B理工大學教授董闖說。
科技體制變革將帶來強大助力
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申泮文認為,我國科研體制與國外完全不同,科研環(huán)境也大不一樣,還需要比較大的改革。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指出,科研工作的計劃性太強是需要首先改變的一點:“科研與生產(chǎn)有很大的差異。即使是生產(chǎn)企業(yè),其生產(chǎn)計劃也需要根據(jù)市場不斷調(diào)整。更不要說是科研了?!?/p>
對此,葉恒強同樣認為,真正獨創(chuàng)性的發(fā)現(xiàn),并不一定在特定的計劃項目當中,而肯定是在不斷的長期積累中出現(xiàn)。他建議,我國的基礎研究應當獲得科研資金的長遠支持。同時也需要有一些判斷,“哪些領域的科學家適于從事長遠的基礎性研究”。
葉恒強希望,在當前的科研體制中,我國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科學家也能夠得到長遠而穩(wěn)定的支持,安心沖擊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科學前沿。
可是,科研體制的變革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
歐陽鐘燦指出,學風問題各個國家都有。我們的科研體制盡管還存在不足,但應該看到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斑^去文章很少,現(xiàn)在文章數(shù)上去了。而且有些基金項目也允許調(diào)整研究方向,說明我們的科研體制在進化的過程中。大家千萬不要著急,還是要先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p>
他建議,我國下一步科研體制改革的方向,首先是要改變資助比例。“現(xiàn)在我國的研究支持經(jīng)費30%由國家撥款,70%必須通過申請和競爭。而在有些科研水平較高的國家,這兩個比例基本上是反過來的,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p>
其次,不能用發(fā)表在什么檔次的雜志上來評價科研成果?!拔恼碌膲勖扔绊懸蜃痈涌茖W?!?/p>
此外,我國應該放長對科研項目的支持周期,對基礎研究要保持寬容的態(tài)度?!昂芏嗷A研究,需要五六年的時間才能取得進展。給他們定每年要發(fā)幾篇文章的指標是一種沒有道理的做法?!?/p>
“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科學家和社會公眾不要浮躁,有關管理層也不要浮躁。繼續(xù)走好我們自己腳下的路?!睔W陽鐘燦說。